地瓜葉與昆蟲食客

後院第一個種下去的蔬菜,是地瓜葉。

阡插的地瓜葉枝條來自母親,她特地挑選了一些已經長出鬚根、健壯的莖段,叫我帶回來種。「地瓜葉最好種了,這些長出來,就夠你們吃啦。」母親如是說。

幾年前,住台北公寓時也嘗試在西照陽台種過地瓜葉,結果全軍覆沒,敗給了蚜蟲大軍。後來只好放棄,將莖葉全翻進土裡,滋養那一盆土。但我還是深信地瓜葉是生命力旺盛、好種的蔬菜,所以回娘家,母親問想種什麼時,我第一個就點名了地瓜葉。

種植之前,趁雨後土軟,先除草、翻土,看到土裡有紅色的大蚯蚓,還有不少的雞母蟲,也有黑色的大毛毛蟲,和其他不知名的小蟲,生態很豐富,但也表示危機四伏。地瓜葉阡插後,大約一個月左右,已經開枝展葉,可是葉子卻漂亮不起來,老葉、新葉,都陸續出現褐色被吸食的痕跡,坑坑巴巴。


被蟲咬得坑坑巴巴的地瓜葉



一開始,我還以為天氣熱、被日頭灼傷,後來發現地瓜葉的莖也變黑了,而且好像生長停滯 ,愈長愈慢。我向母親請教,她說:「是一種蟲。」母親不識蟲名,只是在電話那頭粗略形容,一種紅紅的會飛的蟲。我這才想起,經常在地瓜葉上看到像蜘蛛但有觸鬚的一種小蟲,立刻拿起相機要去逮嫌疑犯。當天沒拍到,卻看到另一隻黑色的蟲也停在地瓜葉上,一併列入嫌疑犯清單,拍照存證。

讓地瓜葉葉容失色的凶手
接下來的工作,就是拜孤狗大神,人肉搜尋。要憑一張照片找蟲,對一個自然沒學好、不瞭解昆蟲科目屬種分別的人來說,不太容易。我先是對照昆蟲圖鑑,因為不知道要找哪個類別,翻了幾頁眼睛就花了。於是,改從被咬過的傷痕來搜尋,可是要用「黑斑」嗎? 它不是斑,用斑找到的多是病菌之害。用「地瓜葉病蟲害」找,也沒有找到類似的,找了幾天,最後也忘了用什麼關鍵字搜尋圖片,我看到了嫌疑犯的身影。

繼續追查下去,原來我看到的紅色小蟲和拍到的黑色小蟲是同一種蟲 (搞不好還是同一隻哦!) ,他的名字就是:奎寧角盲椿,紅色像蜘蛛一樣有大肚子的是若蟲,黑色精瘦的這隻是成蟲。( 參見http://gaga.biodiv.tw/new23/9310/k48.htm ) ,另外在這個網頁
 (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kming-blog/article?mid=27374),則看到格主描述被奎寧角盲椿刺吸過的「嫩莖、葉、果實間有變黑萎縮停滯生長狀態」 ,完全符合地瓜葉的病徵,哈! 真相大白,凶手找到了!

下一步呢,按母親的說法,應該是要去抓蟲,按母親的做法,就是把蟲捏死。阿彌陀佛,我做不到。所以一開始我只能用噴水器的強力水柱予以驅離,果然沒效,後來我又想到之前釀製的環保酵素是天然的除蟲劑,便稀釋後拿來噴地瓜葉上的奎寧角盲椿,當下奎寧角盲椿的反應跟被水噴到差不多,反正我也沒輒了,每天還是給地瓜葉噴一噴,不能除草就當做液肥,給地瓜葉強身吧。

又過了幾天,地瓜葉開始有明顯的生長,嫩葉遭刺吸的情況也減少了,是酵素發揮功用了嗎? 還是奎寧角盲椿不堪其擾? 或者,如同《植物看得見你》一書所述,植物在受昆蟲叮咬後,受傷的葉子會散發出特別的氣味,提醒其他未受蟲害的葉子要分泌一種昆蟲不喜歡的味道,同時發出會誘引天敵的氣味,來幫助自己除蟲,度過危機。

然而,地瓜葉的蟲蟲危機,並沒有因為奎寧角盲椿的減少而完全解除,因為在摘過幾輪好吃的地瓜葉後,又發現新的傷痕--黃色線狀食痕,經現場目擊加孤狗搜尋後,確定這次的凶手是長的很漂亮的甘藷龜金花蟲和金盾龜金花蟲,以及還不知道名字小小的黑色的應該也是金花蟲種的小蟲。

這次,我沒有再驅蟲了,一來懶了,再者,體會到種菜本來就是會招蟲引蟲,在大自然裡哪裡找這麼密集的食源,蟲來了自然是不想走,對蟲而言,這裡不但是吃到飽餐廳,還是孕育下一代的好地方。既然蟲驅不盡,不如就當作訪客,客人來招待幾餐不為過。況且這些小客人吃過的,人還是可以吃,就是色相差一點罷了。

特別是在看過《李淳陽的昆蟲記》之後,愈發相信自然界自有其平衡之道,何妨節省精力,反過來欣賞這些小昆蟲的美麗與哀愁,不把昆蟲當仇敵,自己也樂得輕鬆。





留言